技术宅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生活知识 > 问题库

问题库

苏轼《初到黄州》“长江绕郭知鱼美”下一句是什么?

时间:07-20 作者:
  答:“好竹连山觉笋香。”  原文:  《初到黄州》  宋代:苏轼  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  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  逐客不妨员外置,诗人例作水曹

  答:“好竹连山觉笋香。”

  原文:

  《初到黄州》

  宋代:苏轼

  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

  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

  逐客不妨员外置,诗人例作水曹郎。

  只惭无补丝毫事,尚费官家压酒囊。

  解释

  “自笑平生为口忙,老来事业转荒唐。”意思是:自己都感到好笑,一生为嘴到处奔忙,老来所干的事,反而要得荒嘴。

  “长江绕郭知鱼美,好竹连山觉笋香。”意思是:长江环抱城郭,深知江鱼味美,茂竹漫山遍野,只觉阵阵笋香。

  “逐客不妨员外置,诗人例作水曹郎。”意思是:贬逐的人,当然不妨员外安置,诗人惯例,都要做做水曹郎。

  “只惭无补丝毫事,尚费官家压酒囊。”意思是:惭愧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,还要耗费官府岸禄,领取压酒囊。

  注释

  黄州:今湖北黄冈。

  为口忙:意含双关,一指为生计而入仕,又指因言事获罪。其挽高太后诗二首其二云:“关雎卷耳平生事,白首累臣正坐诗。”《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》诗云:“我生涉世本为口。”

  长江二句:句法正如其《南园》诗:“春畦雨过罗纨腻,夏垅风来饼饵香”,采用举果知因的联想手法。黄州在长江北岸,三面环水,且多竹。

  逐客:诗人为被贬谪的罪人,故自称逐客。员外,定员以外的官员。置,安插。

  诗人句:南朝梁何逊、唐张籍、宋孟宾于均曾任水部郎,且都是诗人。

  尚费句:苏轼自注:“检校官例折支,多得退酒袋。”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,叫做折支。《宋史·职官志》十一:“凡文武官料钱(俸钱),并支一分见(现)钱,二分折支。”检校官的“折支”,多用官府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。

  赏析

  元丰二年(1079)底,苏轼得脱“乌台诗案”之狱,被贬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,并于次年抵达黄州(治所在今湖北黄冈)。这首诗,从题目看,可知是苏轼初到之时所作,它表现了诗人面对即将到来的严峻生活,内心复杂微妙的感情。

  开篇二句,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。自幼便“奋厉有当世志”(苏辙所撰《墓志铭》)的苏轼,当然不会仅为口腹之欲而干禄,而且他自嘉祐二年(1057)初就科举,便以其惊人才华一直为朝廷重臣所注目,被视为宰相之器。然而,二十余年之后,不但没有“功成名遂”,反而蹉跌至此,无怪诗人自笑老来荒唐。其实他这时才四十六岁,正是壮盛之年。

  “荒唐”二字,看来轻松诙谐,却内含多少难言的自伤之情。

  颔联宕开一笔,描绘初到所见。黄州三面临江,著名的武昌鱼便产于附近;大江两岸青山连绵,秀色可人,素来以产竹著称。宋初王禹偁的《黄冈竹楼记》,开篇便道“黄冈之地多竹”。苏轼于初到之际,风尘仆仆之中,见江波而思鱼美,望修竹而羡笋香,喜悦之情,溢于言表。其中“知”、“觉”二字,以想象之辞入实见之景,描写对即将到来的生活的憧憬,紧扣初到题意,尤觉意味深长。

  苏轼之谪黄州,所领一大串官衔都是虚授之职,并无实权,且是“本州安置,不得签书公事”,形同流放之罪人。故颈联中,诗人以逐客自命,并非夸张愤怼之辞。此联的出句是承接前面两联并更由此转下:既然自己平生一无所成,而黄州鱼美笋香,身为窜逐之人,在此作一名闲散的“员外”散官,(员外,正员之外的官。)又何乐而不为呢?在对句中,更以古今诗人自喻。水曹郎是属于水部的郎官,在以前的诗人中,何逊、张籍以及孟宾于都曾作过水部郎。苏轼借用这种巧合,幽默地说,这种职位好像总是为诗人而设。另外,苏轼本人正是因作诗攻击变法而险遭杀身之祸,最后贬谪黄州。因此,这句自我宽慰的话,不无牢骚之意。“不妨”、“例作”二字,牢骚之中兼带诙谐与放达,很能体现苏轼的个性。

  末联则是反话正说,表现出东坡所特有的风格:如绵里藏针,平和中见锋颖,谈笑诙谐之际,令对手情伪毕露、无地自容。宋朝惯例,官吏俸禄,有相当一部分是用实物折价抵算,个人拿到这些不切于用的实物之后,只好再折价变卖,因此名义薪俸与实际所得常常相去甚远。苏轼作检校官,按规定要用朝廷造酒后废弃的退酒袋子(即压酒囊)折抵薪俸。故这表面是自惭尸位素餐,实际上却是说,贬官到此,今后将会破费朝廷许多抵作俸禄的“压酒囊”,这画龙点睛的一笔,勾勒出一种风趣而带讽刺性的喜剧气氛。

  这既是诗人苦中作乐的自嘲,也是对朝廷权势者的嘲笑。

  这首诗,语言平实清浅,颇具行云流水之势,但其中的情感内涵却非常丰富,它不仅深刻地刻画出苏轼初到黄州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绪,而且还由这种心理变化体现出苏轼一贯的人生态度。这就是,无论遭到多大的打击和迫害,始终保持自己乐观超旷的胸襟,决不向命运低首屈服,更不为此摇尾乞怜,而是在自然中发现美,在逆境中寻求生活的乐趣,使生命永远充满活力和笑声。

 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,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。诗人通过对秋虫、秋霜、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。表现出相思的痛苦。“美人如花隔云端”是全诗的中心句,其中含有托兴意味。我国古代经常用“美人”比喻所追求的理想。“长安”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“美人”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,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。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,隐而不露,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。